作者【李嘉图】,资深媒体人,新会陈皮收藏及研究。对新会陈皮感兴趣的朋友,可私信或留言交流。
老李收藏新会陈皮已有多年,但正式系统化研究新会陈皮也就最近几年时间,调研期间也写过很多关于新会陈皮的科普文,而今天这一主题也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之一“只有新会陈皮才算正宗陈皮吗?”
为什么要写这个主题呢?因为老李觉得市场对新会陈皮的关注度太高了,甚至搞得有些“泡沫化”——网上各平台随手一搜都是关于新会陈皮的广告;某些直播平台上在线卖新会陈皮的主播可谓数以万计;某些社交平台上关于新会陈皮的自媒体纷纷崛起······随着新会陈皮影响力扩大,处处皆是有利可图的气息。
老李一直强调,新会陈皮并不具备炒作的基础。近年来价格的飞涨,也可以归结为多个综合因素迸发的结果,其偶然性的“涨价”给了旁观者入局的希望。
但“羊群效应”下的有利可图,往往是极具吸引力的,特别对于早早入局的存皮大户们(这些大户并不是有先见之明,纯粹是2019年以前卖不掉皮而被迫存皮的大户),这两年是真的赚了个底朝天,例如老李认识的人中就有在今年清仓几吨陈皮大赚后“洗脚”上岸的陈皮大户。
从“有人赚到钱”到“有人赚了大钱”这些信息中,通过“层层加工”和“口口传播”,最终成为了“收藏新会陈皮能赚钱”这样的“谣言”。本文将继续针对新会陈皮的科普展开。
2021年新会柑二红皮(新皮)
传统定义上的“陈皮”,是指芸香科类(柑橘类)植物果实的表皮,经过生晒、炮制、陈化等制作手段而来的农副产品。在文化和历史上,我国陈皮的应用历史也已经有2000多年,汉代的《神农本草经》已经有陈皮记载,这里就不再展开了。
从广义上看说,陈皮是可以通过多种柑橘类果实的表皮制作而成的,作为农副产品,陈皮必定是有道地特性的,加之我国幅员辽阔,地大物博,柑橘产区更是数不胜数。
新会柑
种源于新会的品种,所以又称为新会柑。在新会种植的茶枝柑,就是新会陈皮的原材料,其中新会柑皮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较多,果实呈扁圆形至近圆球形,果皮易剥离;茶枝柑的花期一般为4~5月,果期为10~12月,所以集中在每年的11月前后上市。
但新会柑并不是新会特有,几乎全国可以种植柑橘的地方,都具备种植新会柑的基础,因此在广义上,新会柑(不管是不是新会种植)制作的陈皮,都能称之为“新会(柑)陈皮”,但只有新会种植的新会柑制作的陈皮,才是正宗的“新会陈皮”。
福橘的皮可以制作“闽陈皮”
福橘主产自福建省福州市,其果实呈扁圆形,甜酸适口,久有盛誉。由于福橘的色泽艳红、果香汁甜,其名字又与“福、吉”等谐音。福橘的栽培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以前。到了清朝及新中国成立前,福州南台岛和闽江、乌龙江两岸逐渐成为福橘的主产地。
温州蜜柑,可制作“浙陈皮”
温州蜜柑属宽皮柑橘类,又称无核橘,主产自浙江省温州市。温州栽培柑橘已有2400多年历史,其栽培出来的蜜柑,其抗逆性强,适应性广,且品质好,易栽培,因此远负盛名。
川红橘,可制作“川陈皮”
川橘为落叶乔木植物,又名红橘,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、福建、重庆、广西等多个省市。川橘的果实扁圆形,中等大;果皮薄,色泽鲜红,有光泽,皮易剥,富含橘络;果肉细嫩、多汁,甜酸可口;果实不耐储藏是其不足。
左边:川红橘;右边:茶枝柑(新会柑)
但川红橘对比其他柑橘的经济属性不强(产量不及蜜柑、椪柑等品种),现如今的川红橘已经没有规模化种植,在川渝等地更是越来越少见,因此“川陈皮”也不再我国陈皮市场的主流产品中。
大红袍柑
大红袍主要分布于重庆市万州区、浙江省余杭区等地,主要有平头、尖头和大叶3个品系,较丰产,且极宜鲜食和罐藏。大红袍的果实呈正圆或扁圆形,平均单果重39.1克,大的可达70克以上;果皮呈橙红色,强韧、易剥;果肉呈橙红色,肉厚质粗,汁中等,甜多酸少,可食率72.9%,可溶性固形物12.8%;果实于6月上、中旬成熟,耐贮运。
椪柑皮,是潮汕地区制作“九制陈皮”的原料
椪柑品系多,湖南的梅柑,云南建水的白橘,西双版纳的 版 橘,均属此类。有早熟及迟熟系。其中广东地区著名的“潮州陈皮”就是以椪柑皮为原材料制作,也是道地陈皮之一。
2021年新上市陈皮(二红皮)
陈皮是由柑橘皮经过一系列翻晒、炮制等加工工艺,最后干燥处理而成的干性果皮,可以入 要。作为 要 材,因其皮干燥后可放置久放,故称陈皮。
不管是新会陈皮,还是闵陈皮、川陈皮等等,只要通过“陈化”的柑橘皮,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如下成分。而陈皮的价值高低,用途是否广泛,也跟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其含量多少有关。
晒新会柑皮
综合上面所说,陈皮的根本价值所在于其陈化过后的各种苷类和醇类物质含量,其具体表现为溶于水后的香味、入口醇厚等等。反过来说,正因为全国各地区都有“陈皮”特产,所以我国的“陈皮”是没有“正宗”一说,只有“较好者”,而新会陈皮,就是其中“较好者”。
新会陈皮对比其他产区的陈皮,就是在各种有益物质的含量上比较突出,其具体表现为色香味的差异,因此自宋代以后被广泛推崇。
也有读者朋友问“不是新会陈皮就没有陈皮效果吗?”,其实从上面陈皮的各种有效成分看,只要是经过有效陈化的柑橘皮,都可以成为具备有效成分的陈皮。只是往往上述柑橘皮多来自果汁厂、罐头厂等加工后的尾料,所以在制作上就没有只做“陈皮”的新会柑出色。
晒柑皮
老李从11月上旬走访产区收集的报价,均价基本涨幅都在50%左右,对比去年3元/斤、4元/斤亲民价,2021年的柑价可以说是涨幅已经是最近十年的峰值。
很多资深的行家也表示,目前新会柑价格是“看不懂”了,毕竟按照今日的新皮价去计算往年的陈皮价格,涨幅一旦叠上去,即当年新皮涨幅加到往年旧皮上,基本就是年涨幅50%以上的叠加,这样的涨价对于“非刚需”消费品的新会陈皮来说,已经出现了“泡沫”。
其中也有一部分珠三角的老陈皮藏家,即使年中就给了柑场定金,但到了11月初也不敢再补钱摘柑,最终止步在柑园前没有按计划下手。如来自中山老陈和珠海老吴就是其中的代表。
买家和柑农在讨论收柑价格
老陈和老吴是典型的新会陈皮收藏者,也是企业家,自2010年开始,两位老伙计就结伴在新会包场摘柑,目前各自的仓库也收了上一吨的新会陈皮(同时也收囤茶)。
一路走来的两位老皮友,直言今年的行情看不懂,比十年前的那一波高价还要迅猛。“今年意思意思就收几十斤皮吧,不敢收太多了。”做生意的老吴熟悉说,这样的操作跟炒原材料的套路和市场心理差不多。
老李也发现,目前新会新增的柑树种植面积依然在增多,特别是山地柑的出现,一旦来年的气候转好和新产区量的供给跟上,新会柑的价格是否也会出现从蒜你狠、豆你玩、姜你军等过山车行情呢?
原创不易,谢绝剽窃。如对老李收藏的新会陈皮感兴趣或者提供其他任何资讯,都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。